(资料图片)
每当清明节来临之际,身边总会听到一些无奈之声。因多是家中独子,工作、生活都远离故乡,所以每年都无法及时去墓前追祭烧纸。直到今年,我尝试了一次网上祭祀,终于弥补了多年无法返乡祭奠的遗憾。
通过手机操作,我选择了行业知名的网上祭祀平台—思念堂,一开始,我感到有些陌生和不适应,毕竟,我习惯了实地祭拜。但随着操作的进行,我发现,这一平台并不陌生,只是要求稍有不同而已。通过免费创建的“网上纪念堂”,我将先辈们的生平信息、往日经历、老旧照片等全部通过文字记录在了这个专属的空间里。随后,在温暖安心的音乐中,我为他们献上了鲜花、蜡烛等一系列祭奠供品。
此时此刻,我感到清明节的遗憾被弥补了。虽然无法亲身回到故乡,也无法亲手添置花果,但是心中弥足珍贵的祭奠之情,却在这祭祀平台上得到了充分地表达和释放。
当然,如果有时间,我也想回到故乡,回到自己的家族墓地。但选择网上祭奠,开拓新的纪念方式,显然也是很有现代感的选择。情感不能被时代局限,纪念方式也可以多种多样。
时间穿越,在这个距离万里、信息流转的年代里,我们阔别故土、守着屏幕,我们需要的除了纷繁的世俗,还有时时的教益。在单调的生活中,匆匆地流淌而过的时光里,随之而来的,是那些教会我们珍惜人生、感恩生命的点滴。当我们选择网络祭祀,就好比是在做一次小小的尝试,感受网络时代中情感的融合与推展。这样的温度,让我们看到了信仰、亲情、爱情的运行轨迹,也让我们在网络社会中找到了一份特别的共享和感知。
可以说,尝试网上祭祀,是我这个远离家乡的“游子”找到戏剧化生命的转向点。对于每一个无法返乡祭奠亲人的人来说,或许它只是一次不起眼的留言,但对于我们在外奔波的人来说,这样的祭祀方式,却是一份真切的拥抱、一份温柔的怀念。
关键词: